114培训网欢迎您来到北大青鸟宁波海曙校区!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宁波北大青鸟联合校区职教课程

授课机构:北大青鸟宁波海曙校区

关注度:103

课程价格: 请咨询客服

上课地址:请咨询客服

开课时间:滚动开班

咨询热线:400-850-8622

在线报名

课程详情在线报名

更新时间:2016-10-24 14:39
宁波北大青鸟联合校区职教课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速度的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会成为*教育的奇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职业专门人才,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1.基础性:重视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各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基础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强国际交流需要强化信息时代需要的基础*,如外语、计算机、强调普通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重视专业需要的专业基础*教学。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正力图在传统与现代双重因素影响下朝专业基础化的方向发展。课程设置必须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 2.针对性:课程设置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设置课程。以职业技术技能课程为主干,理论教学服务于技术培养,切实加大实践课的比重。课程设置要克服传统的单一、封闭模式,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与行业、企业相结合,调查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群.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要注意将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 3.实践性:课程设置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以理论“够用”为度,理论知识做到少而精,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要通过生产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设计各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4.实用性: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就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既要能动脑,又要能动手,经过实践锻炼,能够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因此,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理论“够用”,技能“实用”。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打基础的,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技能训练课程更应针对学生所从事的岗位要求,组织开展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课程内容要强调应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体系为中心。同时,还应强调课程模式的实践性,要求在职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将专业知识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其职业适应能力。 二、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取向 1.以人为本。 职业教育的功能表现: 1).具有持续开发实践型人力资源的功能,是开发实践型人才资源的基本手段; 2).具有转化现实生产力的功能,是先进的科技、设备和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直接桥梁; 3).具有对人的职业能力的调适功能,是劳动就业、转岗的重要途径; 4).具有促进人的智能优势发展的功能,是促进一大类人的个性优势发展的活动。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2.能力本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全面的职业技能,一定的创造能力,较强的应用和发展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课程设置注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可根据社会对职业的新要求调整课程,将教学课程及内容与能力一一对应,将*教学转化为能力培养。能力本位取向是以某一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为目标,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目标而设计的课程形态。一般包括如下基本要素:根据一定的能力观分析和确定能力标准;将能力标准转换为课程,通常采用模块化课程:进行灵活的教学和培训,通常采用适应个别化差异的个别化教学;以能力标准为参照,评价学生多项能力,即采用标准参照评价;授予相应的证书或学分。 3.就业目标。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以就业为目标的课程设置要求做到: 1).宽基础。“宽基础”就是所设置的课程不是针对某一专业而言的,而是针对某一职业岗位和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言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必要、够用、实用”,即满足当前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还要重视其前瞻性,即未来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课程设置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为继续学习打基础,着眼于专业技术训练,着眼于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2).活模块。“活模块”是指为适应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为导向,通过综合化,冲破*体系完整性的约束,充分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把理沦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直接指向职业能力的提高。 3).多方向。“多方向”是为就业服务的。它是指学生在进行1—2年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加以学习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的要求,根据学生个人的发展方向、兴趣、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模块整合和模块教学设计,同时进行技能达标模块的整合并强化训练,以“多方向”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 4).人本位。“人本位”是指以完善学生个体人格,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模式。它注重文理*的渗透,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它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致力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就业目标取向是促进学生从职业人走向社会人,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而且要有健康的职业人格、自主创业的意识、终身发展的能力,这是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 四、职教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技能教学,既要考虑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专业适应性与相近专业的转移性),又要考虑到专业(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立足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合理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其课程应由基本素质课程、专业素质课程、岗位技能类课程组成。 1.基本素质类课程。基本素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的一类课程,是作为一名合格*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法律基础、形势政策、英语、计算机、*语文、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2.专业素质类课程。专业素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的一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类基础课程。学生只有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后,才能深入地理解岗位技能类课程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和实践操作中的理论问题,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3.岗位技能类课程。岗位技能课程是按照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某一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要求设置的一类课程。这些课程可以由若干能力训练模块组成,每一个能力模块就是一个岗位的能力要求,学生只有掌握了高职专业的一个或多个岗位技能,才能适应今后所从事职业的要求。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