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培训网欢迎您来到长沙创为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400-850-8622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长沙亲子教育

授课机构:长沙创为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关注度:1119

课程价格: 请咨询客服

上课地址:请咨询客服

开课时间:滚动开班

咨询热线:400-850-8622

在线报名

课程详情在线报名

更新时间:2010-09-17 16:06
亲子教育 怎样指导孩子进入积极学习的状态! 为了使孩子在精神和身体上充分松驰后,以积极的心情进入学习,请孩子做如下练习: 回忆过去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时,达到目标时的经验感受,把那时的喜悦心情再回味一遍。 回忆成功或胜利的感觉,无论是过去的,还是最近的都可以。如在学习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一个真理时,那种兴奋会使心情非常激动;获得意想不到的正确见解,取得优异成绩时,心里格外喜悦。当然,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当解开难度较大的字谜时的得意心情,或当从电影、电视中学到新知识的心情等亦然如此。乃至孩提时代,刚学会骑自行车,学会游泳时的那种心情也同样值得回忆。 我们利用音乐进行学习,进入自然的放松,有意识地试着投入你所有的感官,这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音乐的妙用就是表现在它成为灵感的源泉,听音乐不仅能增加乐趣,更能激发学习的灵感。因为这是一个如何将心灵中潜在的特点浮现成为自己的特质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超越原始思维的阻碍,成为一个*有创意能力的人的问题。 我要达到目的 学习是快乐的 我的记忆很好 我的精力充沛 我的心情特别平静 以上这些也可以做为肯定性的暗示警句。当然根据你的爱好和情况也可以选用其它的话做为暗示性的警句。如果在这种心态下,把它在心中反复念诵,就能够使愿望变成现实。比如考试前,念诵这样的话肯定会提高考试效果: 我能够找到最合适的答案 主要内容我全部记得 我的信心十足 我的记忆力特别强 尽是我擅长的试题 最重要的是尽可能把当时自己以及自己周围的情景直至细枝末节都明晰地回想起来,让那时的心情忠实地再现在眼前。这样,那种愉快的心情就会出现,心理也就会完全沉浸在当时的气氛中了。 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要有足够的耐心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一口吃成个胖子,其实是改掉不良的习惯是需要很长一个时间段的。在孩子的生命早期,他稚嫩的心灵就像一块无暇的水晶,是你以爱的名义亲手在上面划下一道道伤痕。孩子成年后,从外表是看不到这些,而这些生命早期的心灵经历会自动影响他的命运。孩子生来就有天才的潜质,是我们家长用愚蠢错误的教育方式把他塑造成了平庸的人。 智力乃是人获得知识、保持知识以及将知识转化成他本人的工具的力量。儿童智力的发展现为再现模式的变化。所谓再现模式就是人们再现自己关于世界的知识经验的方式。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再现知识经验的方式也就不同。 爱因斯坦曾整日空想,他在中学时代甚至连许多测验都没有及格,然而却成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丘吉尔的学校作业做得很差,他说话结结巴巴,并且口齿不清,然而他却成了那个世纪最伟大的领袖和演说家。爱迪生在学校中被他的老师用皮带狠狠抽打,因为他提了那么多问题以至于他的老师认为他是糊涂蛋,他所受的惩罚如此之多,以至于仅仅受了三个月的学校教育之后,他的母亲就把他带出了学校,而他却成了可能是所有时代中最多产的发明家。幸运的是爱因斯坦的母亲是一个真正的学习先驱,《世界图书百科全书》说:“她的看法,在那个时代是与众不同的,那就是学习可以成为一个乐趣。她把教他变成一种游戏——她称之为探索——令人兴奋的知识世界。男孩一开始很惊讶,然后非常高兴,不仅他开始学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他的母亲无法再教他了。”但是,他仍然继续探索、实验,并且自学下去。 因斯坦、丘吉尔以及爱迪生是他们父母培养出来的天才,如果你发现了孩子的学习类型并使用多方面的智力,你的孩子也能成为天才,我对每位家长都要讲:“天才是培养出来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可能”。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铲除虚荣,面对真实(写给中学生朋友)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虚荣心这东西,人人都有.”虚荣心是阻碍一个人成功*的拦路虎、虚荣心使人陶醉在虚假的荣誉里,而不去面对真实的世界,不去做真实的努力,到头来,真相毕露,以失败而告终,反倒给人们留下更大的笑柄。 中学时代,是一个打基础的时代,既要打好知识基础,又要打好人格基础。如果一个中学生不幸养成受慕虚荣的毛病的话,那么他这一生注定要平庸而无聊。因此具有雄心和抱负的中学生朋友,必须彻底铲除虚荣心。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自己要诚实,绝对不要不懂装懂。有些同学,怕被人笑话,学习知识时,不懂装懂,这是非常愚蠢的作法。为了在人前虚假的面子,却真实地害了自己。在科学问题上,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要绝对诚实才行。 二、学习知识,是为了将来能够进一步深造,是为了增长自己才干,将来好干一番大事业,而绝不是为了在同学、家长、老师面前炫耀。有些同学,该下大力气学习的基础知识,他不好好学习,却下功夫去背诵一些哗众取宠的词句,为的是在同学面前显示一把。这种做法,到成年后,会演变成只干面子活的毛病,因此要特别引起注意。 三、勤奋求实,为了学习付出真实的努力。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些同学,为了让同学们说自己聪明,在学校,在人前故意不努力学,然后回家,在背后使劲学。这种耍小聪明的作法会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 四、追求真实自然的美。有些同学为了让人说自己漂亮、潇洒,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在服装、发型、眼眉、嘴唇和指甲上面。这既浪费了父母的金钱,又浪费了自己的生命。要知道青春无需修饰,她本身就是美,而修饰却把美给掩埋了。当人专注学习、思考,那神态是世上最美的风景。 五、为自己努力奋斗而自豪。有些学生,自己不努力奋斗,整天跟人炫耀父母的成就和金钱,养成吹牛浮夸的毛病。每个中学生朋友都应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努力奋斗获得成就才能使你产生自尊感与自豪感。别人的成功永远代替不了你的成功,那是别人的事。 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 感受成长的快乐 良好习惯——杰出表现的自动程序 一个人是否杰出,主要表现在他的行为上,而行为表现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要把一个孩子培养成杰出的人,就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在一种情境下,如何应对的自动反应。 我们人类是一种高智能生物,我们是以异常复杂的“社会”的生活方式生活着。我们生下来就会的行为叫本能;除此之外,其余一切都得学习。在我们日常生活所进行的行为中,绝大部分的行为都是靠后天培养和训练。我们把一种行为,教给孩子,然后让他反复练习,后来他就“学会”了此种行为。时间一长,他已经熟练了该种行为,他不用用心想就会做此种行为。此时我们把该种行为命名为“习惯”:像吃饭、走路、睡觉、穿衣、说话、刷牙、洗澡、看书、接人待物等等。这是行为层面的习惯。 第二个层面的习惯是情感层面的习惯。 我们人类是情感的动物,对待我们周围的事物,我们总要做出情感反应。我们对待每天接触的事物总是要做出是喜欢还是排拒的情感反应。除了受自然本性影响外,就是受父母的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形成了对某一类事物固定的情感反应,那他就形成了习惯性模式。比如,有的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兴奋,他渴望战胜困难后带来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而另一孩子,一遇到困难就沮丧,他赶紧从困难处逃开以避免困难带给他的压力。再比如,有的孩子,当他“给予”的时候他感到非常快乐,也就是说当他能够给予别人帮助时,他会感到自己有价值因而非常快乐;而另外的孩子,则是当他“获得”的时候感到非常快乐,也就是说他从获得别人的帮助或东西而感到快乐。还有,有的孩子一遇到“好事”的时候就快乐兴奋,他会不断搜集好事情而使自己快乐;而另外的孩子则是遇到“坏事”时候感到快乐和兴奋,他会不断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活中坏事情上来寻找快乐和兴奋。 第三个层面的习惯是思考层面的习惯。 人的思维习惯都是在童年形成的,优秀的人就是从小养成了卓越的思维习惯。然后,他就会不自觉地使用他的思维习惯去加工每天遇到的问题,从而决定自己如何对待的态度。比如有的孩子养成了从‘阳光’的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他总能找到事情好的一面;而另外的孩子却总是从“阴暗”的角度去看问题,他总能找到事情对他不利的一面。再比如,有的孩子,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他总能从自己的角度去找原因;而另外的孩子,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却总能从别人或客观找原因。还有,有的孩子,他总能从证明自己优秀的角度去寻找证据,因此他会越来越自信;另外的孩子,却总能从证明自己愚蠢的角度去寻找证据,因此他会越来越自卑。有的孩子,从*会了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试着去体会别人的感受;而另外的孩子,却永远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永远无法体会别人的感受。 战胜恐惧,增强勇气(写给中学生朋友) 今天的中学生,面临着激烈的升学竞争。每个学生心理都承着巨大的压力。由于担心失败,造成一种普遍的恐惧心理。很多学生,考试的时候,明明会做的题,由于紧张、害怕造成大脑出现阻滞,结果考试失败。中学生恐惧心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恐惧考试。 很多学生由于过分重视考试结果,担心考不好,会影响升学,考不好同学会耻笑,考不好会挨父母训斥等等,这样时间一长,会在学生心中形成恐惧考试的心理。这种恐惧心理造成学生情绪极端低落,心情烦躁,行动迟缓,反映速度明显减慢,极易疲劳。结果更加剧了考试失败的可能性。 二、恐惧失眠。 很多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学习与思考,使大脑过于兴奋而难于很快平静下来休息,结果一时难以入睡。由于想到明天还有更重要的内容要学,或有重要考试要参加,心里就产生急于入睡而休息的想法。因为经验使每人都有错觉,好象如果睡不着觉,就会头昏眼花,反应迟钝,因而会影响学习或考试。这样一想,心里越发着急。而一着急,人反而越兴奋就越睡不着,结果失眠了。当人有了失眠的经验后,时间一长会不知不觉地产生对失眠的恐惧。而当人产生了对失眠的恐惧时,那么他就失去了心灵的宁静与平和,结果恶性循环导致失眠症,以至真的影响学习与健康。 三、恐惧陌生的事物。 对于陌生的事物,对于自己不懂的陌生知识,有自信心、有勇气的学生会激发起学习探索的兴趣和热情。而对于那些缺乏自信、自卑感比较重的同学会产生恐惧感。害怕自己把握不了陌生事物,担心学不会难深的知识,于是在心里就产生排斥感,尽量远离或不接触陌生事物或新的知识,以避免自己产生那种浑身不自在的恐惧感。 四、恐惧与人交流,特别是恐惧与陌生人交往。 中学生由于缺乏人生的阅历和经验,加上家长的长期的呵护,叮咛不许与生人来往。使得很多中学生害怕与不熟悉的人交往,更害怕与陌生人接触。这种与人交往的恐惧,导致很多中学生的接触而仅限于家人、老师和有限的几个同学。这将严重局限他们个人的发展。 五、恐惧过分努力学习,会损害身体。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学习很刻苦,心疼孩子,担心孩子身体承受不了繁重的学习压力,于是过分地呵护、照顾。家长的这种做法,也使很多中学生产生了害怕身体会累坏的想法。这种对身体健康的恐惧感,导致很多学生学习不刻苦,浅偿辄止。 以上是中学生通常存在的五种恐惧感。这些恐惧感象令人迷茫的网一样将学生罩在其中,使得学生无法享受美好的生活,更无法将学习搞好。中学生朋友们,要走出恐惧感的误区,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分析你的恐惧感。 当你认真分析你的恐惧感时,它们绝大部分就消失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上述五种恐惧。 1.关于对考试的恐惧问题。考试是什么?考试无非是将你学过的知识编排成试题,让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试题解答出来而已。在考试时,你要做的事就是审题、分析、演算*将解题步骤和结果写在纸上。而这种事情你从幼儿园时就已经开始做了。在考试时,没有人会打你,你也不会死亡,而你所做的事是早已习惯的事情,那你害怕什么呢?看来你的恐惧与考试本身无任何关系。你的恐惧来源于何处呢?其实,这个令你不安的魔鬼来自你自己的内心,是你自己对考试结果的看法才导致你的恐惧。而在考试时,考试结果还没有发生,那种令你恐惧不安的考试结果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因此是你自己用一个想象的考试结果来吓唬自己的。今天,你必须明白,正是你的这种想象才导致你心情紧张,产生恐惧,因而没有把精力用在考试本身上,结果可想而知,你担心的结果真的发生了。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么战胜考试恐惧方法就非常简单了。那就是考试时,你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试题中去,忘掉考试的结果。 2.对失眠的恐惧问题。对此你应了解这样一个科学事实。*,睡眠对人的重要性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而失眠的危害性也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终生失眠的人,活八九十岁的,大有人在。第二,身体休息,恢复体力的方法不是就睡眠一种方式。静坐放松、沉思冥想照样会使人恢复体力。人只要放松躺几个小时,照样会恢复体力的80%以上。第三,身体的潜力大得很,偶尔失眠不会给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也不会影响从事重要的活动象比赛、考试等。只要你参加这些活动时,将自己的情绪激发起来就没问题。相反过分睡眠,嗜睡到可能是不健康的表现,可能导致人的身体机能退化。第四、人们只所以失眠,有90%是因为人们害怕失眠造成的。正是人们对失眠的恐惧才造成了失眠。如果人们不再恐惧失眠,相信失眠也没多大关系,90%的情况下,你会安然入睡。知道了以上道理,想念绝大多数中学生朋友不会再恐惧失眠了。当以后遇到大脑兴奋或高兴激动,或痛苦伤心,一时难以入睡是非常正常的。这时你只要设法让自己平静下来,转移一下注意力,不去想睡觉的问题,相信十有八九你会入睡。就是真的一夜无眠也没有关系。第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是感觉自己整夜没睡,而事实上,你的身体已经进入睡眠状态了,已经休息了。因此从今以后,你再也不用为睡眠担心了。 3.对陌生事物及陌生人的恐惧问题。人们之气以恐惧陌生事物主要害怕失败,之所以对陌生恐惧是怕受伤害。当你站立起征服陌生事物勇气,激发起与陌生人交往的热情时,这种恐惧自然就消失了。 4.对身体健康状况的恐惧问题。对此你需要了解这样几个科学事实。*,人绝对不会因为单纯的学习或工作累坏累死的。那种认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会累坏人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人的身体是自然界最完美的创造物,它有自动的自我保护功能。平常人们说累得爬不起来了,其实正是身体自动关闭了能量输出阀门休息了。因此不用担心身体会累坏。第二,人们厌倦的情绪,相信身体会被累坏的观念,沮丧的心情对身体的伤害大得多,很多功能失调性疾病都是因为情绪引起的。第三,当人满怀兴趣、充满热情、心无旁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时,他的整体身体机能被调动起来了。这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办法。 以上我们分析了令中学生不安的五种恐惧感。看来它们并不可怕。 二、激发热情、增强勇气。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说:“世上最让人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做为正在成长的中学生,应不断地激发自己的热情,通过自己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增强自信心,进而增加勇气。要知道,当孩子自尊心的杀手! 以下11点是家长教育孩子过程容易做错的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如果不对这些行为加以避免,会极大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做为精神意义上的人,如果没有自尊心,就象肉体意义的人没有脊梁骨一样,无法站立起来。这样的孩子,在成年后就会沦落成寄生虫、懒汉、乞丐、小偷和流氓。 1.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 太多的*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为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众多的学习项目,音乐、绘画、舞蹈、外语……。家长们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越俎代庖的方法,会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里的责任。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无情扼杀。一个孩子什么事没做过,只是学习绝不可能成为天才。恰恰相反,如果从小到大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根本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有一位家长对我说:“董老师,我的孩子教育得挺好,我从不让他干家务活,从来不出去和别的同学接触,没事就在家里看电视……就是有点学习不好,有点蔫。*考*考了200多分,啥也不想干,老实……” 他的孩子确实被他培养“老实”了!这个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好心做坏事。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容置疑的,但当我们溺爱孩子、代替他做所有的事的时候,恰恰是以爱的名义去伤害他的行为。 还有许多父母,在不自觉之中把孩子变成了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而不是真心关注如何实现孩子的人生理想。 曾有一位妈妈向我咨询,她说:“董博士,请问让孩子课余时间学技能班对不对?” 我说:“学什么是他自己的选择,如果孩子愿意就是对的,孩子不愿意就不对。” “可是我女儿也没有说她愿意不愿意,我说让她去,她就说行。” “那你没有问她嘛!” “没问过。” “孩子*学了吗?” “还没有,我觉得学钢琴不错,书法也挺好,又想学芭蕾,哪个我也不想放弃……” 大家注意到了吧,这位母亲说“我觉得”,“我不想放弃”!我们有多少家长因为自己生命中有遗憾,就硬把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做第二替位攻这个碉堡,把孩子当成工具来炸碉堡! 所以,如果你真正爱你的孩子,真的为孩子考虑,就请放开为孩子包办一切的手,莫要用爱的名义断送孩子的一生的幸福。 2.父母行为轻浮 正如詹姆斯•鲍德温所说:“孩子们从不擅长听长辈们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不模仿他们的行为。”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活生生的教材。家长如果自己行为上诸多不检点处,平时出言不逊,言语粗俗,习惯于搬弄是非,孩子就会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尊重是正常的,即使他道理讲得再生动, 孩子也不会学会尊重。 3.忽略孩子的存在 如果家长在孩子生命早期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这样的孩子就无法树立自尊心。 有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美国一所孤儿院里的很多孩子表现得性情暴躁,攻击性强。为此,孤儿院组织了一批高校的女*生定期来孤儿院,给孤儿们以持续一定时间的拥抱、抚摸等身体接触的爱抚。结果,孤儿们每次被爱抚后都表现得较为温和。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爱抚,孩子就又会表现得易躁和攻击性。 可见,孩子生来就有被关注、被爱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觉被忽略,不被重视,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越聪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伤害越深。很多家长找各种藉口不听孩子说话。年幼孩子的普遍反映是“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讲明白!”,“爸妈只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我想说的话,他们不肯听!” 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尊重别人,无法安静下来听人说话,我们就可以据此测定,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平时没有专注的听孩子讲话,没有尽可能时时满足他的愿望,无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4.当众批评孩子 如果想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你只要当面批评他的缺点,让他没有反驳的机会,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 太多的时候,孩子不听话,在人前屡屡“造次”,我们家长感觉伤了自尊,就大声呵斥孩子。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这是正常的。殊不知,当众批评只能让孩子暂时慑于压力,不敢抵抗。更重要是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恶言恶语不用多,一次就够了,一下子就可以把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伤害了!所以大家在教育过程中要绝对避免当众批评孩子。 5.破坏性批评孩子 破坏性批评是对孩子自尊心无情剥夺。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希望通过批评来使孩子改掉缺点,我们把他批评孩子的行为看作一个作用力。当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为上,即你的批评针对是他的行为,孩子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的。反之,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人格价值上,即你攻击的是孩子作为人的价值,将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逐渐真的丧失自尊和价值。 今天孩子没有认真做完作业。 你对他进行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爱学习!你就是一个没毅力的孩子!……” 你在直接攻击他的人格,他只是一次不认真,你一句话他就变成一个没毅力的孩子了! 孩子的头脑中留下这样的信息:“妈妈说我是个不认真、没毅力、不爱学习的孩子。”,这些对孩子人格的否定评价将存留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形成负面的心锚。而另一方面,他会想“我都学习了那么长时间,只玩了一会……”他会找出一大推的理由,你的批评根本没有起到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有逆反心理,那么你孩子还有救。因为这表明,他还有自尊心,你伤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这块盾牌来和你对抗。就好像人在打架时急了眼,不管是扫帚还是刀子,拿来就用。我们的孩子的反应也是同样道理,他不管你说的道理对错,随时准备还击。 当孩子一旦放弃了对抗,“反正你认定我是个撒谎的孩子,那我就撒谎!”,说明自尊心已经被伤透了,彻底破罐破摔。没有了自尊心的孩子你已经无法透过语言的方式来校正他的行为。我们看到有多少父母,他们“辛辛苦苦”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掉,然后又怨天由人“他怎么就成了这样的人呢?”,难道这样还不足以引起家长们的警示吗! 6.不尊重孩子 不尊重孩子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大敌,每个家长必须明白,即使再幼小的心灵也会非常敏感。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将导致孩子正在建立的自尊心被无情的扼杀。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遵循“人前教子,人后教妻”古训。认为在外人面前,在家庭的公开场合,可以直接教育训斥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记性,才能印象深刻从而改掉毛病。这些错误做法导致的结果和家长希望的恰恰相反——这样的孩子在人群中表现得行为粗鲁、粗暴无礼、轻率、目无尊长。 请检索一个你在家庭教育中是否有类似行为: 对自己的婴儿生气时,尖声叫嚷。 高声训斥年幼的孩子:“闭嘴!让你说话了吗?”、 “再不听话把你扔在这儿,看谁来管你!” 用言语威吓十几岁的孩子:“如果不听话就再也不要回家来!” 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破口大骂:“如果你不老实呆着,我就扒了你的皮!” 甚至有些家长采取让孩子当众跪着,公开羞辱孩子以期使孩子变好。 试想,有没有一个成年人能够忍受另一个成年人近乎凌辱的对待?而孩子的弱小决定他们除了服从以外别无选择。而成年人却不断以爱的名义在固执的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强行约束孩子、伤害孩子。全然不顾成年人的规则和孩子世界的规则是不同的,不顾孩子的行为背后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我们亲手培植了孩子的无礼和傲慢,然后再向全世界埋怨:“这个孩子他怎么能这样……!” 在不被尊重的孩子的感觉里,自己未被尊重是因为自己是不值得被尊重的,所以很多看起来张狂自负的孩子,内心却并非看起来那么对自己满意,他的行为表现只是在以对自己的感觉来对待别人。 所以,家长要时刻铭记: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体。孩子生来就有权利得到尊重。请你象尊重自己,尊重领导、同事、朋友一样尊重你的孩子。 7.不信任孩子 不信任孩子是*家长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太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对一个人能力的不信任是对人尊严无情的挑战。当家长怕孩子撒谎,对孩子的话进行挑剔、进行判断、进行质疑,就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颗被怀疑的种子。 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还表现在对两性感情的认识能力上,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孩子一定没有能力分辨纯真的情感和肮脏的情感。真实的情况是,孩子对性和与之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感觉,与看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是非常自然的,青少年产生不良性倾向的情况,大多是由父母的反强化造成的不良影响。 8.拿别的孩子比较 这里说的比较是指家长拿别人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来比较。我们一厢情愿的以为,和优秀的孩子比较会激起孩子学习成长的动力,其实不然。同龄的孩子中,本就有比较心理。这样做不但百分之百无法达到他向优秀者学习的目的,反而和家长希望的结果正相反,会给孩子留下自卑的负面阴影。这种不适当的比较,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可能激起逆反的行为;对攻击性较弱的孩子,则会在心中留下一个阴影,“我不如别人的孩子好,他是有价值的,我是没有价值的……”,孩子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我们家长需要掌握的真正的方法是:教育孩子跟他自己比较,跟自己的昨天比较。“不错,你这次的成绩比上次进步了!” 9.打骂孩子 打骂孩子是对孩子自尊心最直接的伤害。到现在,还有家长固执的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相信体罚可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孩子因为在物质上要依赖成年人,所以他无法与成年人对抗,但这决不意味孩子就会依从成年人的意志。做为成年人,你可以用体罚和责骂的强力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这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行为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如果家长不去了解孩子行为的根源,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简单加以判断,孩子不过慑于你的强大压力,心中并不信服。如果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的惩罚打骂只能使孩子感觉孤立无助,毫无尊严。一些过激的惩罚行为,甚至会在孩子的心里滋生怨恨的种子,在成年后仍留着负面阴影。 10.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 孩子是和成年人一样的人格独立的主体,他不是你的高级玩具,家长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如果因为你是孩子的食物供给者,所以你获得支配孩子意志的权力,让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的话,你就是奴隶主,孩子成了你的奴隶!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等于漠视孩子尊严,这是家庭教育上家长必须时刻留心注意的“高压线”! 11.有条件的爱 一个人有条件地付出爱,就等于把自己的情感折价处理。家长有条件的爱孩子最直接的恶果是,将导致孩子终生不可能学会认真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 有太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表达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而是把对孩子的爱跟孩子的行为连在一起。 在生活中,这是太常见的场景: “你这学期当上三好学生,我就给你买好衣服!”, “考了名,我就带你去旅游。” “好好写作业,我就买好吃的给你!” “如果这次考试不及格,你就不用回来了!” 家长做出爱的表示是以孩子必须作出相应的行为为前提条件的,这就使孩子从小认识到“爱是可计算的,可以交换的。”所以他不会无条件的付出真爱。因为他的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成年以后他无法和别人建立稳定的情爱关系,这就决定了他婚姻的不幸。他将在环境中被别人鄙视,*沦落成小市民式的势利小人,终生在社会底层徘徊。 所以,请执握“爱”的权杖的家长大人们,不要滥施你们权力,如果孩子不懂得对别人无条件的付出爱,将是孩子一生的悲剧。 你的热情燃烧起来时,恐惧的坚冰就被融化了。当你不再恐惧时,恐惧就消失了。
  • 热门课程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格式错误